1、出嗣: 過繼為他人后代,與來紹相對應。
2、壽官: 明朝和清朝出現的一種官名,這是個虛職,又是一種榮譽。獎勵"德行著聞,為鄉里所敬服者",只有官服官帽、沒有爵位。受賜年齡最初為百歲,到萬歷以后?為七十歲。只有在思詔頒布時才得以賜給,整個明朝三百多年里僅授過十九次。十世祖喜新公曾被恩授七品壽官。
3、兼祧: 一人同時繼承兩家宗祧,兼祧人不脫離原來家庭的裔系,兼做所繼承家庭的嗣子。
4、昭穆: 是指古代宗法制度對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規則、次序。二世、四世、六世,位于始祖之左方,稱昭; 三世、五世、七世,位于始祖之右方,標穆。
昭穆無考是指查不清楚輩次琲列。
5、處士: 古代稱有徳才而隱居不愿做官的讀書人。十一世祖掦清公和十四世袓鳴琴公稱處士。
6、修職郎: 文階官名,分大夫、郎、佐郎三種,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,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,佐郎為從八品以上官員。俢職郎為正八品文官的散階,相當于現代的"享受正科級待遇"。
7、歲貢生: 俗稱明經。是指明清兩朝秀才成績優異者,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,稱為貢生。十二世祖鼎三公曾被選為貢生。
8、候選訓導: 就是候?州、縣學的副學官。
9、廩膳生: 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。
10、庠生: 古代學校稱庠,故學生稱庠生,為明清科舉制度中府、州、縣學生員的別稱,也就是秀才之意。
11、鄉飲介賓: 鄉飲是古代一種慶祝豐收尊老敬老的宴樂活動,一般都選德高望重長者數人為鄉飲賓,與當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動。介賓是指次于主賓的客人。
12、州判: 古代文官官職名,在清朝之位階約為從七品,通常為地方衙門輔佐主官的基層官員編制,屬于直隸州的,相當于同知,屬于散州的,外與州判分掌糧務、水力、海防、巡捕諸事,均從七品官。
13、太學生: 明清時太學即國子監的俗稱,國子監是古最高學府與教育行政管理機構。太學生就是在太學讀書的生員,亦是最高級的生員。
14、耆儒: 徳高望重的讀過書老者。
“千山萬水不曾行,魂夢一覺何處覓”家譜國際對譜牒、祠堂文化有深度了解的專家有數十位,更有研發多年的修譜軟件“修譜王”、手機APP“認親App”、專屬姓氏網站......
聲明:來源于網絡,由家譜國際整理編輯,侵刪
家譜信息化聯系人微信:jiawenhua1301
公司地址: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南二環路交口(葛大店)加僑國際廣場B-1301
聯系電話:0551-852056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