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u id="zoyy9"><sub id="zoyy9"></sub></u>

<i id="zoyy9"></i>
<u id="zoyy9"><sub id="zoyy9"><input id="zoyy9"></input></sub></u><i id="zoyy9"><bdo id="zoyy9"><ins id="zoyy9"></ins></bdo></i>
<i id="zoyy9"><bdo id="zoyy9"></bdo></i>

柵川村于氏宗祠

祠堂

柵川村于氏宗祠

家祠修譜

       柵川村,位于乾西鄉最西部,靠近婺江,與蘭溪市毗鄰,村民以于姓為主,多以養蜂、種植油菜為業。跟著蜜蜂走南闖北的柵川人,似乎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韌勁,而村人說到此,總是不無驕傲:于謙的后人,做什么事,不得遺傳一點先人的品質嗎?村人說自己是于謙的后人,并非是空穴來風。至今,該村還存有于氏宗祠,而老人口中代代流傳的,也是先祖于謙的故事。

  于謙(1398年5月13日─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號節庵,明代名臣,民族英雄。官至少保,世稱于少保。據記載,于謙祖籍考城(今民權縣),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鄉于莊村。于謙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,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里,故史載于謙為浙江錢塘人。既然于謙是錢塘人,那么柵川村為何有于氏宗祠?村人又為何自稱是于謙后人呢?

  藏于鄉間的宗祠

  柵川是乾西鄉最遠的一個村,站在村口就能望到蘭溪的風貌。而于氏宗祠,就在村委會辦公樓的前面。據村里68歲的老人于春清介紹,原先于氏宗祠有三個廳堂,分別是前廳、中廳和后廳,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,宗祠的后廳被拆,在原址上建了一所小學,小學搬掉后,校舍就成了村上的辦公樓?,F在宗祠的大門已經關閉,輕易不開啟,要進入宗祠,就得從辦公樓,也就是原先的宗祠后廳進去。

  在于春清老人的帶領下,我們先繞到宗祠的前門。門樓高大巍峨,刻有磚雕,與寺平建筑相仿。門樓正中刻著“百世崇瞻”幾個字,兩旁是兩個似馬似鹿的雕刻,有意思的是,在門前的兩個門當上,我們也找到了該動物的圖案。問及含義,于春清老人也說不知。字底下的圖案已經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,村里人根據原先的圖案重新雕刻了獅子滾球。門樓上隨處可見蝙蝠、祥云等一些祥瑞圖案,十分講究。

  站在辦公樓二樓,可以看見宗祠的屋頂,前廳的屋頂上方有一個葫蘆,中廳的屋頂上方則是一塊屏風,繪著姜太公遇文王、福祿壽三星等圖案,屋頂的四角飛檐上,則是四只龍首魚身的叫敖魚的動物,凡此種種,兼有官運通達、吉祥如意等意思。

家譜修譜祠堂

  我們從村辦公樓進到宗祠中廳,一進門,就發現該宗祠較一般宗祠更加寬廣,柱子多為石柱,梁上牛腿簡約大氣,中廳墻上懸掛著“生三公于謙偉績”、“生三公詩選”和弘治帝的圣旨。于春清說,于氏宗祠之所以開闊寬廣,是因為它是“開五廳”的規格。所謂的“開五廳”,就是指廳堂有五間房屋的規格,這種宗祠級別很高,一般宗祠不能建成這種規格。因為于謙官至少保兵部尚書,同時弘治皇帝(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)還曾下過圣旨,說于謙“回鑾有期,論功應賞,不幸為權奸所害,乃隕其身。眾議咸究,恤恩已錫,茲復贈特進光祿大夫、柱國太傅,謚肅愍,命有司立祠致祭,用昭旌崇文典誕,敷嘉命永賁幽肩,靈爽如存。尚其歆饗。”(筆者斷句,如有不妥敬請指正)。所以他覺得這個宗祠就是祭祀祖先于謙的,除了于謙,其他人都當不起這么高的規格。老人還告訴我們,正廳中間的柱子上曾有一副對聯——位極人臣曾有太師少保,品高天朝更多國士鄉賢。對此,村里人都確定宗祠是為于謙所建。

  村里人都說,自己祖籍原先是在河南,本姓姬。而于謙祖籍也是河南考城(今民權縣),這一點讓村里人堅信自己是于謙的后人。

  僥幸保存的宗譜

  既然宗祠是為于謙所建,那么生長于錢塘的于謙又跟柵川有什么關系呢?村里70歲的老人于國財建議我們去看看村里還保存完好的于氏宗譜。說起于氏宗譜,也是僥幸得以保存。于國財表示,文化大革命時期,宗祠的門樓很大一塊被毀,里面的牌位啊什么的全都被拿出去燒掉。想給家族保存點東西的他冒著風險偷偷地從宗祠里拿出13本于氏宗譜帶回家藏起來。正是有了于國財的保護,這13冊修于民國辛巳年的宗譜才能幸免于難。

  宗譜《海一公傳》記載:公諱真,字惟。為人正直,深通經史,貢人成均,候補縣正堂。家殷富,為鹽商,居積于柵塘。因水利之便,即家焉,乃柵川之鼻祖也。據宗譜所記載,柵川自宋開始就已經存在,最早的祖先為于海一。在宗譜中,我們也發現了于謙的介紹、畫像和他的身家關系。其中描述于謙的《少保忠肅謙公贊》里寫到“惟天純嘏,賢俊挺生。寶商昭周,為國之楨。唯公之生,允濟斯世。雄才卓識,孤忠正氣??芨曳疙?。

  皇與遠狩,公獨治兵。痛心疾首,內決庭論,外當寇衛。一時安危,寓目視公。國步載宣,皇與遂名。高毀來功,大弗祿萬。世之名一。日之危厄,失短獲長,公亦何則!”(筆者斷句,如有不妥敬請指正)。從中可看出,這段文字贊嘆的應該是于謙在正統十四年時平定瓦刺,取得京師保衛戰勝利的事跡。同時,宗譜中也記載了于謙“行生三,諱謙,字廷益,號節庵”等信息。因此,從宗譜中我們可以確定于謙確實是柵川于氏的族人,只是關系已經較為疏遠。

  而出乎我們意料的,是宗譜中的第十三卷《紫巖詩選》,由宋末詩人于石所著。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信息:雖然柵川于氏跟于謙關系已經較遠,但他們的祖先,同樣也是一個氣節甚高的詩人。

  隱于世間的文人

  于石,字介翁,號紫巖,晚更號兩溪。婺之蘭溪人(元時柵川屬于蘭溪州)。出生于宋理宗淳佑十年,卒不詳。史稱其“貌古氣剛,自負甚高。宋亡后隱居不出,一意于詩,出入諸家,豪拓激發,氣骨蒼勁,望而知其為山林曠士,常以寺僧為友,詩多哀歷之音。”于石是宋末元初著名詩人,《全宋詞》和《四庫全書》別集類中均有其詩載入。于石生前曾刊有詩文集7卷。死后詩文多散軼,其門人同里吳師道選為《紫巖詩選》3卷。元代學者金履祥吉父為之序。于石在他的詩《自述》里這樣稱自己:大兒不學小兒癡,四十頭顱已可知。道勝自然貧亦樂,氣充不與貌俱衰。三杯徐邈圣賢酒,一卷淵明甲子詩。滿眼世情從厚薄,此心當與古人期。從中可以看到他安貧樂道、效法淵明的氣節與興致。在《紫巖詩選》中,記錄了于石近兩百首詩,其中五言、七言律詩,絕句、古詩等各種體裁齊備。在他的詩中,較多地涉及到了八詠樓、金華山、冰壺洞等金華的名勝,如他的《八詠樓》、《鹿田》等等。特別是他的《答諸公游山作》:金華山巔一揮手,俯視塵寰仰星斗。閑云滿地白鶴飛,積雪暗天蒼兕吼。北山周回七百里,名著洞天非不久。世人未識山中樂,問我山中何所有。舊傳叱石化羊眠,亦有耕田驅鹿走。大士浴缾今尚在,孝標書堂誰與守。翩然東訪赤松子,何須辟谷能延壽。出門一笑天地寬,齪齪徒為兒女丑。君不見東坡游赤壁,東望武昌西夏口。江山風月兩依然,誰能與客攜魚酒。有金華山、赤松子騎鹿、叱石成羊等金華的風景和傳說,是金華文化的一筆重要的記錄。

  而于石“宋亡不仕,貌古氣剛,自負甚高”等品質,則在他的詩中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他的《感心五首》、《感心二首》、《次韻劉和德賦淵明》、《抱膝吟》等詩,效仿魏晉,并多次出現了菊花、陶淵明等人、物,以展現他的品格風貌?!洞雾嵄鼑N菊》中:淵明令彭澤,自謂歸去好。外物一無累,剛被菊花惱。東籬興悠然,一醉舒懷抱。陶沒已千載,愛菊人何少。誰能輕富貴,高蹈一世表。種菊學淵明,此意何矯矯。栽培春雨中,不待秋風老。南山無古今,世事何時了。先生笑不言,杜門方卻掃。借學陶淵明種菊,來展現自己學習先賢高尚品德的心跡。

  這位宋末元初隱于世間的文人,在千年的時光流逝中,其高尚的品格、優美的詩文,仍值得我們學習。

 

聲明 : 來源于婺城新聞網   家譜國際整理編輯

家譜數字化聯系人 : 18715002621

在線客服系統
認親家譜下載

關閉

家譜國際修譜王下載

關閉

韩国成熟妇女片

<u id="zoyy9"><sub id="zoyy9"></sub></u>

<i id="zoyy9"></i>
<u id="zoyy9"><sub id="zoyy9"><input id="zoyy9"></input></sub></u><i id="zoyy9"><bdo id="zoyy9"><ins id="zoyy9"></ins></bdo></i>
<i id="zoyy9"><bdo id="zoyy9"></bdo></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