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者,統其祖考之所自出;氏者,別其子孫之所自分;“姓氏者,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”?!锻ㄖ?middot;氏族略》曰:三代(夏商周)以前,姓氏分而為二,男子稱氏,妊人(女子)稱姓。
中國對姓氏的重視,全世界獨一無二,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有姓,有句話叫“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”,那么這個“姓”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是什么?姓氏其實就是一個人身份的標志,表明我是從哪里來的,我和誰是一族人。
“姓”字“從女從生”,我們知道最開始的人類社會是母系社會,所以姓氏最開始是從母系社會起源的。姓的主要功能,就是一種區分血緣群體的標志。
據1987年的統計,我國現有的姓氏約11969個,常用的大概是3050個,其中李、王、張、劉、陳、楊、黃、趙、周、吳等十個大姓,占了我國人口的40%。
中國人對姓氏的重視可以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。其實這種對姓氏的重視,背后就是對于宗族、對于血緣的一種認同??梢哉f,我們中國人對宗族或血緣的高度重視,正是中華文化能夠幾千年延續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西方很多國家都有唐人街,只要有唐人街的地方,幾乎都有宗親會,比如黃氏宗親會、李氏公所,名稱雖然各種各樣,但它們都是一個姓氏族親共同聚會的地方,是一個宗族組織凝聚的所在。
宗族有三個標志:祠堂、祭祖和族譜
祠堂和祭祖
祠堂的修建是宗族組織化的一個重要標志,因為修祠堂是有條件的。第一,需要有一個管理組織機構,第二,其中必須有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,要么是當大官的,要么是商人能賺大錢,因為修祠堂需要有號召力,還需要大量的資金運作。
祠堂既有實際的功能和作用,比如它是道德宣講的場所,是辦公和討論的地方,也是處理各種家族糾紛的地方。同時,祠堂是一個宗族的實力象征,是宗族的標志。
我們中國人對于祭祀祖先這件事非常重視,因為我們覺得人死了之后他會在另外一個世界活著,并會在另外一個世界保佑他的后代。有人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,這話是不對的,我們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。因此,我們中國人都有一種生生不息的觀念,就是一定要祭祀祖先。
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有三種方式:家祭、墓祭和祠祭,其中在祠堂里祭祖是級別最高的。
族譜
族譜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。族譜的名稱有很多,比如家譜、房譜、支譜、家乘、同譜、連譜、宗譜等等,在如今的鄉村社會里仍能看到族譜,幾乎每個村子里都有。
關于族譜有兩個問題,第一個是誰來修譜,第二個是為什么修譜。
修譜一般有兩個體例,一個是歐體,一個是蘇體。歐體是歐陽修創立的,他是用圖的方式修譜,適合于房份較多、人口較多的情況;蘇體則是蘇洵創立的,它的原則是“一輩一輩”寫,適合于房份不多、人口較少的情況。因為兩種體例各有各的優劣點,所以修譜時常常把兩種體例結合在一起。
那么誰來修譜呢?古代的時候,修譜是有一套程序的,宗族會專門建立一個譜局。這個譜局或者修譜委員會,一般由族長或者房長以及宗族里的長老們來擔任,他們都是宗族里有話語權的人。那么現在鄉村里修譜的主力是些什么人呢?一般是鄉村里的退休教師、醫生或者干部。
修譜是為了什么?修譜到底有什么用?古代修纂族譜,就像是簽訂了一個契約一樣,它的作用其實是確立一個人的身份。每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,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,總是會歸屬某一群人,首先要明確我是從哪里來的,我將到哪里去,所以族譜的編纂過程就是確認一個人身份的過程,它建立了一個社會秩序,明確你是和哪一類人構成了一個群體。
對于今天的人來說,修譜是為了保留普通老百姓的歷史記錄,族譜則是保留了一個家族的歷史,家譜現在成了研究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史的一個重要資料。
中國人對血緣關系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,未來的社會構造依然會和宗法文化有著相當深厚的關系。所以說,宗族文化也會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,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。
部分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,圖片由家譜國際提供
地址:
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警務站東50米
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別山玉博園
安徽省安慶市桐城龍眠區老年大學1樓
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服務點
聯系方式:
全國免費聯系電話:400-1570302
北京電話:010-57110981,18610817855
金寨電話:0564-7357882,18156486716
桐城、壽縣電話:15010330351